崂山上清宫 [山东]

10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共计 1184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崂山上清宫
  1. 历史起源
    • 东汉时期,经学家郑玄曾设帐授徒于此,始建有茅庵,这是上清宫的早期起源。
    • 北宋建隆元年(960 年),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,名上清宫。此后,上清宫历经多次兴衰。宋代末年倾圮,元大德元年(1297 年),全真高道李志明重修。明代中期又倾圮败落,明隆庆元年(1567 年),全真道金山派祖师孙玄清复重修。清代末年,上清宫殿宇为山洪冲毁,崂山华楼宫道士刘本荣再次主持重修。
  2. 建筑格局
    • 上清宫为两进庭院,属木砖筒瓦单檐式硬山建筑,共有殿宇和房舍 28 间,总建筑面积达 500 平方米,总占地面积达 1500 平方米。
    • 前殿祀“三清”,即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灵宝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;后殿祀“玉皇”,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地位最高、权力最大,统辖天上、人间、阴曹地府三界。
    • 左右偏殿分祀“三官”(天官、地官、水官)和“北七真”(马钰、谭处端、刘处玄、邱处机、王处一、郝大通、孙不二)。
    • 前院门内东西两侧各有宋植银杏一株,被称“仙树”。这两棵银杏高 26 米,主干周围长满子株,树龄达千年之久,老干虬枝,是崂山银杏树中最粗壮的一棵。
    • 宫后院曾有一株白牡丹,干高丈余,枝繁叶茂,春天花开时,花如冰盘,有数百朵,洁白无瑕,芳香四溢,不过民国初年已死亡。
  3. 特色
    • 环境特色 :上清宫四周峰峦蜿蜒,孕抱不露,幽而不隘,深而不邃,是绝佳的修行之地。
    • 文化特色 :这里是道教全真道华山派的宫观,邱处机、刘处玄、李志明等道人到崂山时,曾居上清宫演道说法,留下了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。宫内西一块巨石镌邱处机《青玉案》词一首;西侧有圆丘形孤石,名“鳌山石”,上刻“鳌山上清宫”。
    • 泉水特色 :宫前有石桥名“朝真”,宫西石桥曰“迎仙”。宫观附近还有崂山名泉圣水泉,自鳌山石下流出,甘洌澄明。
  4. 宗教地位
    • 上清宫是崂山地区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,在崂山道教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。它是崂山许多道观中惟一的丛林庙,吸引了众多信徒和道教人士前来朝拜、修行。
  5. 文化活动
    • 在道教的重要节日,如正月初九玉皇大帝圣诞、二月十五太上老君圣诞等,上清宫会举行盛大的法会活动,信众们会前来烧香祈福、诵经礼拜。
    • 偶尔会举办一些道教文化讲座、研讨会等活动,以弘扬道教文化,促进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
  6. 保护情况
    • 1956 年,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对上清宫进行修缮。
    • 1982 年,青岛市人民政府将上清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    • 1991 年 3 月,由青岛市道教协会筹集资金进行修缮,历时 9 个月竣工,并于当年 12 月 6 日重新开放。
  7.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 :历代文人雅士多有诗文赞颂。明代即墨进士蓝田有诗赞曰:“载酒东来海上山,披风危坐月如环。岚风湿逼吟怀透,幻出仙宫在世间。”文学家王心鉴在《游青岛崂山》一诗中亦有“何处寻仙人,幽境隐全真。岭翠逾白鹤,峰奇生紫云。明霞澄天地,潮音悦昆仑。海上有青岛,山中无红尘”的吟咏。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对崂山上清宫的赞美和对其清幽环境、神秘氛围的向往。
正文完
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
post-qrcode
 0
评论(没有评论)